培养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工作 >> 正文

测绘科学与技术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06-26             点击:

测绘科学与技术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6

一、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测绘科学与技术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与时空分布有关信息的采集、量测、处理、分析、显示、管理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探测地球和其他实体的形状与重力场以及空间定位的理论与方法,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及其组合系统获取地球及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相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和专题图,建立地理、土地等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为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吉林建筑大学测绘工程教育始于1956年建校开设的《测量学》课程,自2013年起在岩土工程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招收测绘方向硕士研究生。2020年3月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3个二级学科,依托于“松辽流域水环境”、“寒地建筑综合节能”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新兴交叉学科1个,“测绘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已在工程测量与形变监测、遥感与地理大数据应用、城市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3S集成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二、学科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掌握测绘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关工具性知识和实验知识,具有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能够从事测绘学科科学研究、工程项目设计、实施与管理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具体要求为: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测绘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方向的最新动态,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外文摘要,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 熟练掌握专业仪器的使用,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相关问题。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全日制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一般为1.5~2年,可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向与模式

1. 培养方向

(1)工程测量与形变监测

 以工程测量与形变监测为特色,依托学校土建背景,不断将测绘各分支学科最新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与土木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开展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工程形变监测技术、工程灾害监测机理与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工程信息化采集、工程变形监测以及地质灾害监测的关键技术问题,服务于工程信息化、工程防灾减灾。

(2)遥感与地理大数据应用

 以多源遥感技术应用与地理大数据分析为特色,综合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现代高新技术获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人文环境等多源时空数据开展时空分析,培养学生在土壤、湿地、水环境、农业、冰雪与城市等方面开展遥感与地理信息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着力解决多源遥感信息自动化与智能化处理方法、定量遥感方法、遥感地质、空间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自然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信息技术支撑。

(3)城市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

 以城市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集成为特色,培养学生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摄影测量、机载激光雷达、近景摄影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信息采集和文物古迹实体三维信息采集、建模等方面开展研究,着力解决城市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空间信息保障。

2. 培养模式

 (1)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对学生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实行导师负责制,建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重视科研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培养方法上注重过程培养,要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学习中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和文献阅读等教学方式进行,除本专业开设系统的学位课程外,还建立与相邻专业方向的交叉联系;依托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和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进行有针对性培养,加强研究生工程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3)要求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参加规定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科研(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定期考查,注重培养过程各环节的预警机制与定期评价。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 课程环节

 研究生应按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进行学习。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必修环节和自修环节组成。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程,必修环节包括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开题报告等,自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文化活动、专业外语等。

 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8学分,最多不超过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6学分,选修课程根据学分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除公共基础课外,一般课内18~20学时为1学分。

2. 课程明细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学分

备注

学位课程

必修课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40

2

必选

2

第一外国语(上)

1

60

2

3

第一外国语(下)

2

60

2

选择性必修课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三选一

1

18

1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

18

1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8

1

学科基础课

1

数值分析

1

40

2

必选

2

数理统计

2

40

2

3

高等应用测量

1

40

2

必修(不少于6学分)

4

城市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

1

40

2

5

数字摄影测量原理与应用

2

40

2

6

环境遥感

2

20

1

7

空间分析

2

40

2

8

现代测量平差

1

40

2

选修课程

专业任选课

1

现代变形观测技术

2

40

2

根据学分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2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2

20

1

3

Python应用程序设计

2

40

2

4

行星遥感地质学

2

40

2

5

三维建模与仿真

2

40

2

研究生工作站任选课

6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3

40

2

7

测绘科学新技术进展

3

20

1

8

无人机测绘技术

3

40

2

必 修 环 节

1

开题报告

3

-

1

必选

2

学术道德与学风教育

-

-

1

3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

20

1

4

论文指导

-

-

-

5

中期检查

-

-

-

6

毕业答辩

-

-

-

自修环节

1

学术活动、文化活动

-

-

1

2

体育

-

-

-

3

专业外语

3

-

1

六、获取本学位的基本要求

1. 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哲学社科基础、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等相关基础知识。哲学社科基础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本学科硕士生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数理基础主要包括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理论、数值计算与分析理论、矩阵理论等。外语基础指能够达到无障碍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正确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

(2)专业知识

 系统、熟练地掌握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测绘科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应用专业工具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和分析,至少能应用一种程序开发工具进行程序开发,能够应用文献查询工具查找相关专业文献。能够熟练掌握专业仪器的使用,能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关实验,正确实施实验,独立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2.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质

 掌握扎实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系统深入,掌握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科研道德良好,治学严谨,认真求实,勤奋踏实;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坚持实践检验真理。

(2)学术道德

 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品行端正,明辨是非,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助人。

3. 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备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获取所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能熟练应用文献查询工具查找相关专业文献,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本学科的研究能力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够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在科研工作中能够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承担科研任务,可以独立进行科研实践和科研总结。

(3)实践能力

 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科研生产、管理和工程实践,掌握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组织生产、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能够胜任测绘学科科学研究、工程项目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进行口头表述;部分硕士生能在全国或地区性的交流平台上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少量硕士生应具备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其他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高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1)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具体科学研究问题、源于工程项目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学位论文要注重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等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满足相应的学位授予标准,研究性学位论文需要有一定的新见解,技术开发型论文应该有一定的新成果。论文正文部分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应做到:学术观点正确、文献检索充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言之有理推理严密、数据可靠、结果可信、分析合理;撰写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简练、格式一致。

 (3)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达到的学术水平,满足相应的学位授予标准。论文撰写要求详见《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下一条:岩土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